英國出版業調查研究
2012/03/30 23:27
2012.2.15 駐英使館經商處/商務部網站
一、出版業簡況
英國雖然版圖狹小,人口只有6,200萬,卻是出版大國和出版強國,出版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全英國註冊的出版社有兩萬餘家,活躍的出版社(公司)約2,400家,每年出版新書超過12萬種,若加上再版的書籍,英國每年印刷的書籍種類超過100萬種,年銷售圖書超過50億英鎊。出版業是英國創意產業中最大的子行業。
倫敦是英國出版業的中心,絕大多數出版社集中在倫敦,另外在牛津、劍橋、愛丁堡和格拉斯哥也有一些重要的出版社。英國年出書100種以上的大型出版社(公司)有40多家,年出書50-100種的中型出版公司有340多家。
英國主流出版社
英國出版實力最強的大型出版公司有:麥克米倫出版公司(Macmillan)、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企鵝集團(英國)(Penguin Group UK)、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哈潑‧柯林斯(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布萊克維爾科學出版公司(Blackwell Publishing)、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泰勒與弗郎西斯(Taylor & Francis)、霍德-黑德林(Hodder Headline)等。
英國大型出版集團基本上都是跨國公司,在世界許多地方設立辦事機構或分公司,或在別的國家、地區併購著名的出版社(公司)。英國主要的政府出版機構是皇家文書局(Her/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出版業的法律環境
英國出版業的法律體系比較完整,形成了以普通法為主、以專業法為輔,兩者相輔相成的法律環境。英國沒有《出版法》,但涉及出版的有關部門法律約二十個,基本上涵蓋了出版的各個環節,除了版權法、資料保護法等專業法之外,涉及出版內容的其他法律還有兒童保護法、郵局法、官方機密法、商品銷售法、消費者保護法、貿易活動限制法、轉賣價格法、公平交易法和競爭法等。這些法律對出版有許多明確的規定,如禁止出版洩露國家機密、損害國家利益、毀壞他人名譽,嚴禁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出版物出版等。
政府管理
英國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是負責對英國出版業進行指導的政府部門,它制定有關政策,與出版商協會(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1896年成立於倫敦)、蘇格蘭出版商協會(Scottish Publisher Association,1974年成立於愛丁堡)等協同開展工作,開拓英國圖書、期刊的海外市場。
英國出版管理體制是註冊登記制,個人、團體或機構都可以申請辦出版社(公司),各種資本均可自由投資出版業。英國政府不直接干涉出版問題,也沒有新聞出版檢查制度。在英國,個人、團體或機構等開辦出版社無須通過政府審批或許可,可以隨時登記註冊,只需在威特克(Whitakers)條碼公司註冊登記,申請國際標準書號。國際標準書號只是為了方便識別,並非官方許可。
英國歷屆政府從未對圖書、期刊、報紙徵收過任何增值稅,從而使圖書與其他出版物始終處於零稅率狀態。目前,英國政府對一般商品徵收20%增值稅,對圖書、期刊、報紙均免徵進口稅。英國主要向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印度等國出口圖書,主要從美國、荷蘭、義大利、法國進口圖書。
英國政府為向世界推廣英國文化,大力支持出版業占領世界圖書市場,設立文化委員會,每年撥出百萬英鎊的圖書推廣費,鼓勵、資助英國出版公司的出口圖書,在海外舉辦或參加各種圖書展覽。英國投資貿易署每年也向部分英國出版公司提供幾十萬英鎊的圖書出口補貼。
出版業的經營
英國出版社絕大多數是私人性質的股份制企業和家族型公司,出版社以市場為導向來策劃組織選題。出版活動完全是一種商業行為,出版社沒有專業分工,可以自主決定出書範圍、出書計畫和出書種類,在法律允許範圍內自由開展出版經營活動。
圖書在英國通常分為三類:大眾讀物、教育圖書、學術和專業圖書。大眾讀物主要指的是消遣類和娛樂類圖書,如小說,銷量很大,約占英國圖書銷售總額的74%;教育類圖書主要包括中小學教材和學習指導圖書,約占圖書總銷售額的19%;學術和專業圖書,約占圖書總銷售量的7%。
英國約有1.2萬家書店,200多家圖書或報刊批發公司,大型書店3,000多家,英國的圖書發行方式主要有直接銷售、間接銷售兩種。此外,由於許多英國人參加了圖書俱樂部,圖書俱樂部也是英國直接銷售圖書的重要通路。
二、英國出版業的特色
英國是現代出版業的發源地,擁有世界上出版歷史最悠久且始終保持活力的出版社,如創立於1584年的劍橋大學出版社,創立於1585年的牛津大學出版社,它們現在仍然保持年出書1,000種以上,期刊80種以上。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英國出版業已形成一整套市場運作模式,並隨著經濟全球化,呈現出國際化、集團化、專業化、網路化的新發展趨勢。
(1)以版權為產業核心。借助語言、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優勢地位,英國出版業近幾年來快速實現國際化,並以版權貿易影響著世界出版。早在1709年,英國通過《安娜法》(Statute of Anne/Anne Act,由當時安娜女王頒布,又稱著作權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版權法),以法律的形式對版權進行保護。經過近三百年的發展和完善,版權貿易已成為英國出版業的支柱,英國是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版權輸出國。英國對版權的保護和開展國際版權貿易有一整套較為完備的體系和成功的做法,無論是合同條款的簽訂,還是具體的運作都較規範。
英國出版業的併購實際上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社對知識產權和品牌的購買,目標是最大可能地占有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來占領市場。在一定意義上說,誰擁有版權,誰就擁有財富。因此,英國出版界高度重視版權工作,特別強調對版權的所有權。例如培生集團在與教育類圖書的作者在簽訂合約時,就要求作者把版權一次性賣給出版社;在簽訂大眾讀物出版合約時,最大可能地獲得版權代理機構的授權。正因為如此,培生就成為英國擁有版權最多的出版社之一,每年的版權貿易就創造了數百萬英鎊的收入。
(2)重視國際市場。為占領更廣泛的市場,實現利益最大化,英國大多數出版集團和大型出版社都定位在國際化出版,極力向海外擴張。在機構配置上,設立英語圖書出版部(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如培生集團、劍橋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和麥克米輪出版公司等。他們從選題策劃開始就著眼於國際市場,不局限於英國國內的狹小市場範圍。圖書的設計,通常採取「一書多版」的方式(即在出版英語版的同時,大力出版諸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漢語等不同語種的版本),以降低成本,獲取更大利潤,增強國際競爭力。他們還透過收購或兼併國外出版公司等方式打入別國的圖書市場。如D.K出版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就樹立了為國際市場出版圖文書的出版理念,將出版主要定位於國際市場,90年代以後就先後在美國、法國、德國和澳洲成立了分公司。為開拓中國的圖書市場,D.K出版公司在北京設立了辦事機構,以加強與中國出版社的版權貿易和合作出版。D.K出版公司針對不同國家的需要,專門設立了中文、韓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十多個不同語種的銷售部。
(3)併購活躍。近幾年來,英國出版公司透過併購的方式組建起大型出版集團的現象較為普遍,併購的頻率也越來越快,這對英國出版業乃至國際出版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英國的出版集團化不是用行政手段強行捏合,而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是出版公司之間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在市場、資源、財力、知識產權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使自己處於主動地位而進行的自由、自覺但不自願的市場經濟行為。集團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透過集團化的管理與運作方式的轉變,實現雙贏目的。
在英國,出版業的併購不僅僅在國內出版公司、出版社之間進行,還在國際間進行,英國出版公司購買美國、德國或法國的出版公司、出版社組成巨大的跨國出版集團,與此同時,美國、德國、法國的出版公司、出版社也到英國購買出版社、出版公司組建跨國公司。兼併和收購並不完全是「以大吃小」,也不意味著兼併方要剝奪被兼併方相對獨立的經營權,而是在出版集團的統一目標下,各自利用自己的品牌繼續占領更大的市場占比,實現雙贏。
(4)強調專業化。出版集團擴大規模容易,但準確把握適度規模十分困難,而克服自身的負面影響更難。由於規模的快速擴張,集團對市場的反映能力降低,敏感性下降,資金出現困難,協調工作日趨繁重,原有的核心出版物競爭能力下降,出版特色淡化,版權管理困難重重,冗員增多。因此,成功的大型出版集團並不是什麼書都出版,而是堅持走專業化的道路,在最有競爭力的領域出版核心出版物,使自己出版社商標成為「最可靠資訊的標誌」。
出版社的經營思維通常是在保持和發展自己核心業務前提下,積極開展新業務,透過兼併使自身更加集團化、國際化和多樣化。培生集團雖然出版大眾讀物、專業圖書、工具書等,但就其集團自身而言,教材、國際英語和外國語出版仍然是核心出版物,其他出版物由其成員公司出版。市場的需求是多樣的、發展的,任何出版集團都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壟斷全部的出版市場。
在英國,7家大出版集團占有市場的大部分占比,但更多的出版社是中小型出版社,他們以其靈活的機制、對市場需求敏捷快速反應和高品質的專業圖書在某一細分市場做得有聲有色,就是大型出版集團對他們也刮目相看,不敢等閒視之。出版基督教圖書的牛津獅子出版社(Oxford Lion Publishing)就無人能夠取代。
(5)市場化運作。英國圖書的出版過程不是由一家出版社獨立完成的,而是由出版社與出版社之外的編輯力量共同完成。英國出版社的管理體制大多是企業化的總經理負責制,管理理念是充分發揚民主、發揮職工自主性和激發創造精神,並自覺自願遵守規章制度。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兩種。
集中式管理就是總經理直接管理編輯、生產、行銷、人事和財務等部門。英國傳統家族式出版社和小型出版社一般都採取這種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就是在總經理領導下(專業經理人制),出版社分為幾個大的部門,每個部門任命一位部門經理,每個部門再細分為編輯、生產和行銷、發行部門。部門經理不僅負責編輯工作,同時還要負責生產、發行部門,現代化的大型教育出版社都採取這種管理模式。
英國大型出版社通常有以下幾個部門組成:管理層(由資方招聘)、財務部、編輯部、版權部、製作部、其他人員。其中,以編輯部人員最多,占全社人員的1/3甚至更多,他們的任務就是根據出版社的要求,制定計畫,管理版權,開展選題策畫,聯繫作者,簽訂出版合約,落實項目經理。
編輯部通常由以下人員組成: 編輯部主任(editorial director):負責編輯部門組織管理工作,協調與其他部門的關係,研究圖書市場訊息。資深編輯(senior editor):又稱策畫編輯,是選題策畫專家,市場行銷的高手,編輯力量的核心。負責選題的策畫與組織工作,尋找合適的作者並與之簽訂出版合約。
一名資深編輯每年要完成約30種選題的策劃與組稿工作,並與作者共同探討、落實書稿的撰寫,全書結構的設計、市場行銷的策畫等,不承擔書稿的具體審讀與編輯加工工作,文字編輯(copy editor):負責書稿的案頭工作,落實作者的稿子,審讀書稿,對書稿提出修改以及出版意見和建議;審看校樣,與生產部門聯繫,設計、印刷書稿。一名文字編輯每年要完成10種左右書稿的加工任務。助理編輯(assistant editor):剛參加出版工作的編輯,相當於編務人員,協助高級編輯和文字編輯工作,處理編輯部日常事務工作。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文字編輯、校對人員、設計人員等,他們為一家出版社工作收入遠不如資深編輯,遇到裁員時又是首要對象,因此,他們更願意自立公司,成為自由職業者,實現社會化服務。他們往往以一本書為單位,組成專案經理人,負責全書的編輯、校對、設計、複製和市場行銷等。專案經理在市場的出現已成為出版社的必要補充,他們不需要出版社負擔全部的員工費用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出版服務,使出版社有了增值的可能。
英國的人力十分昂貴,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降低成本,出版社盡可能不用或者少用正式員工,更願意到社會上聘請項目經理,或者學校的老師、研究人員、專家等幫助審讀、編輯、校對書稿。專案經理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全權負責書稿的編輯加工、審讀、校對、複製甚至圖書的市場行銷,以合約的方式,確保圖書高品質按時出版。
(6)編輯工作以贏利為目標。在英國,出版與其他行業一樣,透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實現利潤最大化,贏得最大的利益。20世紀80年代,英國開始實施為市場而出版的理念,把市場放在第一位,在滿足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實現贏利。因此,在做出決策時,出版社常常要進行自我評估和外部環境評估。首先,準確分析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如政治因素、經濟政策、社會變化、技術發展等;其次,分析本社以及圖書的優勢、特色、劣勢,將面臨的機遇和風險等,由此做出準確的市場定位。在此基礎上,出版社最終確定出版目標、市場目標和經濟目標,如出書品種、市場占比、投資總額、成本核算、銷售收入、利潤指標、投資方收益等目標。編輯工作就緊緊圍繞這些目標展開。
(7)圖書零售無定價系統。英國圖書銷售主要有直銷、寄銷、批發、會員購買等方式,但是,英國的圖書零售不是按照圖書的定價銷售。幾年前,英國取消了圖書定價系統,圖書的零售價格由零售商自己確定。出版社根據圖書的成本、目標利潤、市場需求、圖書的類別等在圖書上標明「建議價格」,按照這個價格以一定的折扣批發給零售店。各零售店根據自己所處地域、讀者情況、圖書情況等自行確定圖書零售價格。
一般情況下,因大眾讀物深受讀者喜愛,市場銷售情況良好,因此,大眾讀物特別是新版的大眾讀物按照圖書「建議價格」銷售,在一個或幾個銷售週期過去後,零售商就以打折扣的方式銷售。而教育、科技、工具書等,在不同的地域、街市、書店等,其零售價格完全由書店經營者自己確定。零售價格取消統一定價後,每個圖書經銷商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把主要的精力和資源優勢投入到優秀圖書的銷售上。
一些大的書店因銷售業績突出可以從出版社得到更高的折扣,獲得更高的利潤,從而占領更大的市場;而小出版社則透過提高服務等手段來吸引、營造購書者,讓購書者在買書的過程中得到超值享受,由此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取消圖書定價系統一度引起英國圖書出版、銷售界的激烈爭論,也極大地啟動了圖書零售市場。從幾年來的實施情況來看,雖然因零售商特別是一些大型超市向出版社索要高折扣,導致出版社利潤有所下滑,但總的來看是利大於弊,益處顯而易見,一則鼓勵出版社更快、更好、更多地出版圖書,其二是極大地促進了市場競爭,規範市場規則,讀者真正得到了實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