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通識教育宜棄用教科書 | basai on Xanga

通識教育宜棄用教科書 | basai on Xanga:

通識教育宜棄用教科書

 通識教育宜棄用教科書 (香港商報:2009-06-04)

甘文鋒@Roundtable通識教育交流協會

老師現在最煩惱的,是新年度是否使用教科書的問題。通識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希望同學針對不同議題,建立批判思維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教育局提議老師靈活使用不同教材,間接表示教科書在通識科存在限制。在這個前提下,教育局並不審查通識教科書,因此現在坊間的教科書都沒送審,質素沒有保證。又有書商稱,因為通識科內容廣泛,研發費用上升,書價應該會較其他科目高。在質素沒保證,費用又可能較高之下,為什麼老師還要選用教科書呢?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學生需要,如上所述,學生多年有依賴教科書的習慣,考試測驗前都要拿教科書溫習。其次是某些教科書附帶的網上平台,提供更多網上資源,例如有出版社買斷了某時事節目的版權,當該校使用教科書時,老師就可以無限次使用那些多媒體教材。最後,是為權宜之故,由於通識科是第一年成為必修科,內容亦有所修改,很多學校及老師都沒有教學材料及教學經驗,因此都希望在最初幾年多個選擇,再慢慢決定是否繼續用教科書。

不過,有人提出,雜誌也是教科書,因為其內容與時並進,而且範圍較廣,也算是通識。其實想深一層,社會上有很多活生生的教科書,被放在一旁無人理會。香港的公民社會發展蓬勃,對世界的各種議題皆有所關注,通識科的各個議題當然皆包括在內。社會不同組織對這些題目的認識在其深度、廣度、對最新資訊的掌握上均比雜誌或教科書要好,其實是讓學生了解這些議題的最佳媒介。

現在的教育,一般以教科書為主,近年來教師亦會自製教材,以配合學生的程度。而邀請一些校外團體或嘉賓講座往往只為增益,讓同學有些課外知識。但面對通識科如此廣闊而又多變的內容,除了自製教材外,學校其實可考慮邀請更多不同團體就相關題目演講。講者和學生交流時,其實是提供了機會給香港的公民社會和新一代互動,令他們更壯大,這對未來的民主政制有百利而無一害。

筆者贊同教育局的理念,通識科將來應不再使用教科書,書本只是作參考之用。當然,這並非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學校宜趁這幾年多多利用香港社會中活的教科書,讓同學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的不同團體,以及不同議題的最新見解,而非再像之前般拿教科書死啃。大家應為將來的通識科準備,一步步放棄教科書。
 Posted 11/17/2009 4:17 AM - 235 Views - 0 eProps - 0 comments

'via Blog thi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